宏观·研究框架2020之一:国际贸易分析框架,外循环的“双刃剑”-申万宏源-20200802.pdf

宏观·研究框架2020之一:国际贸易分析框架,外循环的“双刃剑”-申万宏源-20200802.pdf
这份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关于国际贸易分析框架,特别是探讨外循环的“双刃剑”效应,以及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转变。报告构建了五因素驱动的分析框架,并着重分析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 全球化与中国崛起:** 报告首先回顾了全球贸易的演进历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强调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中国在全球化II阶段(1994-2008)受益于全球需求和自身制造业的快速升级,出口大幅增长。但报告也指出,中国式的出口导向模式并非没有风险,成功的关键在于稳定的汇率政策、资本项目的谨慎开放以及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 **2. 08年金融危机后的挑战与转型:** 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进入低增长时期,发达经济体的需求疲软,全球贸易增速放缓。报告深入分析了这一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性。中国逐渐从外需主导转向内需驱动,并经历了制造业投资增速下降、产业结构调整等过程。报告强调,这种转型是中国适应全球经济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 汇率与贸易摩擦的影响:** 报告分析了汇率对出口的影响。稳定的汇率环境有助于出口和制造业的长期发展,而汇率的大幅波动,特别是贬值预期,可能对出口带来负面影响。此外,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出口造成了一定冲击,但由于中国在全球出口中的地位以及出口结构的调整,这种冲击的影响是可控的。报告指出,在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需要积极应对,寻找新的增长点。 **4. 海外供需缺口与未来展望:** 报告分析了2020年上半年出口订单的波动情况,认为海外供需缺口成为驱动因素。同时,报告预测,随着海外经济的复苏,供需缺口将逐渐收窄,但中国出口增速的进一步提升将面临挑战。报告强调,未来中国出口需要更多依赖于内需的提升、制造业的升级以及对全球市场的深度参与。 **5. 中国的转型路径:** 报告通过对不同国家贸易模式的分析,总结了外需拉动型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并着重指出,中国成功的关键在于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同时要警惕金融风险,避免重蹈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覆辙。展望未来,报告认为中国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还分析了中国在应对全球挑战时的优势,以及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1.51 MB | 61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