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谁”在超额储蓄-申万宏源-20250113.pdf

宏观专题—“谁”在超额储蓄-申万宏源-20250113.pdf
这份申万宏源证券研究的宏观专题报告《“谁”在超额储蓄?》主要分析了中国居民超额储蓄的结构、形成原因及可能的释放路径。 **核心观点:** * **超额储蓄结构:** 主要来自储蓄率更低、收入更低的地区,并非老年人主导。河南、四川等地储蓄率上升幅度大,北京、上海等高收入地区储蓄率上升幅度较小。 * **形成原因:** 并非典型的“预防式储蓄”,而是房地产市场调整导致居民购房支出减少。收入下行和消费倾向下降并非主要因素。 * **释放路径:** 不同于海外超额储蓄主要释放于消费,中国超额储蓄或仍将流向房地产,或通过股市等金融资产过渡。 * **关键因素:** 房地产市场的企稳是超额储蓄能否释放的决定性因素。“保交楼”政策是重要抓手,通过“扩投资、促销售、稳房价、释放储蓄”形成良性循环。 * **风险提示:** 房地产形势变化超预期、租房需求拖累租金回报率、政策发力方式与预期不同。 **详细内容:** * 报告构建了居民全口径储蓄指标,发现近四年超额储蓄主要集中在储蓄率较低、收入较低的地区。 * 分析发现,居民购房支出的减少对超额储蓄的贡献最大,提前还贷的影响减弱。社会保障力度和养老压力不是主要原因。 * 对比美国和欧盟的超额储蓄释放路径,强调中国的超额储蓄可能仍将流向房地产,需要关注房地产供给侧的风险。 * 建议关注“保交楼”政策,认为其有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释放居民储蓄。 **数据:** * 居民全口径储蓄近四年增加52万亿,比历史趋势超额增加11.1万亿。 * 居民购房对储蓄的年化消耗规模由8万亿下降至3.3万亿。 * 现房销售增速已强于“房住不炒”提出前水平,但期房销售增速大幅下滑。 总而言之,报告认为,中国超额储蓄的主要形成原因是房地产市场调整,释放的关键在于房地产市场的企稳,政策需“兼顾两头”,关注“保交楼”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3.01 MB | 27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