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人口、经济的系统梳理:海外的“重启”之路-海通证券-20221212.pdf

医疗、人口、经济的系统梳理:海外的“重启”之路-海通证券-20221212.pdf
本宏观研究报告聚焦于海外“重启”之路,通过分析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越南和新加坡的经验,探讨了在疫情集中爆发阶段前后的医疗冲击、人口流动、消费、生产和通胀等方面的系统性问题。 **1. 医疗冲击:** 疫情的严峻程度取决于疫苗接种、重点人群占比和医疗资源差异。疫情越严重,对医疗资源的需求越高,可能导致医疗紧张。重症患者可能面临ICU床位短缺,非重症人群则可能出现药品需求短期高增。 **2. 人口流动:** 大部分海外经济体在疫情集中爆发阶段,人口流动会下降,峰值过后会恢复。这种影响的时间通常在3-4个月左右。 **3. 消费:** 疫情集中爆发会短期冲击消费,通常在3-4个月后进入修复。不同品类和业态的修复速度不同。食品饮料、超市消费等必需消费恢复最快;耐用品消费修复高度偏低;线下服务消费恢复较快。 **4. 供应链:** 对工业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今年以来,日韩生产受疫情或政策调整影响较小,而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生产则与疫情或政策关联度较高。 **5. 通胀:** 服务业压力较大。疫情集中爆发后,主要经济体核心CPI同比加速上行,服务业CPI是重要推动力。越南、韩国、新加坡的教育、文化娱乐等CPI已超过2019年水平。人口流动和消费需求复苏,叠加服务业供给端增速回落,可能导致“再通胀”。 **具体分析:** * **医疗资源:** 疫苗接种率、重点人群占比(尤其是老年人)和医疗资源充足度是决定疫情严重程度的关键。中国香港、越南、中国台湾在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可及性方面可能存在劣势。 * **人口流动:** 恢复时间在3-4个月左右。中国香港的地铁客流量在4个月内恢复正常水平。 * **消费:** 必需消费品(如食品饮料)修复较快,耐用品修复相对滞后。 * **通货膨胀:** 核心CPI上升,服务业是主要推动力。教育、文化娱乐等行业的价格弹性较高。服务业供给端收缩,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 **结论:** 报告通过对多国经验的梳理,为理解海外经济体在“重启”过程中的动态提供了框架,并强调了服务业在通胀中的关键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1.65 MB | 32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