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儿编程行业报告-爱分析-201911.pdf

中国少儿编程行业报告-爱分析-201911.pdf
少儿编程是培养5-18岁青少年编程素养的新兴品类,覆盖年龄段长,是个大赛道。报告指出,政策是驱动少儿编程市场需求走强的最大因素。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在基础教育阶段推广编程教育,使得编程教育进入公立校体系,进一步带动校外培训的市场规模。少儿编程长期增长的底层逻辑是,编程能力和思维是未来社会的竞争要求,是人才的基础素质和能力。因此,少儿编程会是下一个“少儿语培”。少儿编程2018年的市场规模在20-30亿元,行业高速增长,有望在2021年突破百亿的市场规模。少儿编程线上和线下同时起步,而且技术基础设施完善、用户接受度已经完成市场教育,少儿编程的在线化程度将超过语培。在线化的高集中度,使得三年内有望诞生独角兽。少儿编程的长期前景看好,吸引了众多玩家,目前行业是百舸争流的状态,而且探索出了多个不同的业务方向和模式。行业格局未定,不同模式的公司都在探索和互相学习,未来仍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中,为有远见者带来机遇。 少儿编程产业链包括软件开发(高校、IT公司)、硬件生产商、课程服务提供者(公立校和培训机构)和终端用户(家长/学生)。三类产业链主体,构成了 To C和To B 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式。与英语类似,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兴起,编程培训也从成人开始。少儿编程是针对 5-18 岁青少儿的编程教育,基于编程工具和编程语言,打造适应对应年龄群体的编程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逻辑思维、编程能力等。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少儿编程包含校内(教育)和校外(培训)两部分。 科技是新世纪的战略制高点,各国对科技力量的竞争自然会体现在对基础教育的设计上。顺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和国际教育的潮流,中国也在学校体系逐步推广少儿编程。在政策、媒体和培训机构的营销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少儿编程的需求开始火热,市场规模迅速增大。 中国少儿编程市场上的玩家,多数都是在2013年后成立。对少儿编程市场起到里程碑式转折点的政策,是国务院于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四类模式,分别是线下直营校区、线上一对一、线上小班课和轻课。看得更长期一点,线上在规模上会超过线下。线上对老师的管理和品控效率更高,教研也更加标准化,获客的范围更大规模、效率更高。 西瓜创客通过 AI 双师服务超百万用户,以 AI 赋能课程录制,由最顶级的老师担任主讲老师;对于孩子疑问,则由辅导老师进行服务;在人机交互的学习过程中,AI、大数据会收集学生的每一步学习行为,从而提供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教学反馈和辅导。 少儿编程的长期光明前景已经成为共识,花香自然引来蜜蜂多。行业对于少儿编程的教学并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多数公司也没有经历过大样本学生数的完整学习周期,因此课程体系仍在探索打磨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2.22 MB | 31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