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背景_原因及启示_邬琼.pdf

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背景_原因及启示_邬琼.pdf
本文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背景、原因及启示。文章指出,大萧条前美国经济强劲增长,股市繁荣,但宽松的融资环境导致信贷规模快速攀升,贷款结构恶化,逐渐由生产性和消费性贷款转向投机性贷款,导致股市泡沫问题突出。 政府对股市干预力度加大后,股市泡沫破裂,金融系统融资功能降低,家庭和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而不恰当的政策措施,如提高关税、过度追求财政平衡、货币政策失误等,进一步加剧了经济恶化。 文章从大萧条中总结出以下启示: 1. **保持市场流动性松紧适度:** 避免流动性过多引发资产泡沫,也避免流动性短缺导致经济下行。 2. **加强金融创新监管:** 及时完善对金融系统中新业态新模式的监管,规避系统性风险。 3. **缩小贫富差距:** 完善税收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不平等竞争。 4. **加强危机发生时的救助作用:**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扩大财政支出、降低税收以对冲投资及消费需求的下降;货币政策要更加宽松,加大流动性供给,创新工具,避免信用紧缩,增强金融系统的融资功能。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通过分析美国大萧条的经验教训,旨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以规避可能面临的风险。核心观点包括对信贷扩张的警惕、对金融创新的审慎监管、对贫富差距的关注以及在危机时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238.79 KB | 3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