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中国”系列之二:疫后消费修复的三大误区-国金证券-20230108.pdf

“重估中国”系列之二:疫后消费修复的三大误区-国金证券-20230108.pdf
这份国金证券的宏观专题研究报告题为《疫后消费修复的三大误区》,旨在系统梳理关于疫后消费修复讨论中常见的误解和误读。 报告首先指出**误区一:消费低迷,主因预防性储蓄增多**。报告认为,以居民收支推算的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和储蓄增多只是表象,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消费场景的约束。居民消费支出下降超过收入,更多是受到疫情期间出行限制等场景因素的影响。所谓预防性储蓄是个“伪命题”,2022年储蓄增长更多是由于购房等投资减少。 其次,报告指出**误区二:储蓄多消费弹性大,储蓄少弹性小**。报告认为,消费受储蓄的影响或被高估,尤其储蓄增多并非完全源于消费下降。消费不仅受储蓄影响,还受收入、场景等因素制约。高收入人群消费受储蓄影响较小,更多受限于消费场景;低收入人群消费则受收入约束较强,收入改善能更显著地提振消费。 最后,报告指出**误区三:社零等同于居民消费**。报告强调,社零不等同于居民消费,因为社零以商品消费统计为主,居民服务类消费仅部分计入。此外,社零还包括企业、政府等社会集团消费,这部分消费的拖累在过去三年更为显著。伴随场景修复,企业相关消费的修复弹性可能更大,为社零超预期修复提供动力。 报告总结:消费低迷原因在于消费场景限制,高收入人群消费受场景因素限制大,企业消费也是社零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提示了疫情反复和数据统计误差的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758.73 KB | 9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