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封装和可靠性_芯片互连技术.pdf

集成电路封装和可靠性_芯片互连技术.pdf
这份文档是关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与可靠性的第二章,主要讲解了芯片互连技术,涵盖了从晶圆处理到封装完成的各个关键工艺步骤。具体内容包括: 1. **晶圆减薄 (Wafer Back Grinding)**: * 目的:降低晶圆厚度。 * 方法:粗磨和细磨抛光。 * 流程:包括晶圆的加载对齐、清洗、背膜贴附、粗磨、细磨抛光、卸载和胶带移除等步骤。 * 挑战:薄晶圆的搬运、胶带去除、应力控制等。 2. **晶圆切割 (Wafer Sawing)**: * 目的:将晶圆分割成独立的芯片。 * 方法:使用金刚石刀片切割或激光划片。 * 流程:包括晶圆的加载对齐、切割、清洗和卸载等步骤。 * 挑战:碎屑控制、不同芯片尺寸的处理、划片质量和设备稳定性等。 3. **芯片贴装 (Die Attach)**: * 目的:将芯片精确地贴装到基板上。 * 方法:共晶贴装和胶粘剂贴装。 * 流程:包括基板的加载、胶点的涂布、芯片的拾取放置、固化等步骤。 * 挑战:胶层分层、气孔控制、设备稳定性和材料选择等。 4. **打线键合 (Wire Bonding)**: * 将芯片上的焊盘与封装引脚通过细金属线连接。 5. **模塑封装 (Molding)**: * 目的:保护芯片免受环境影响。 * 材料:环氧塑封料。 * 流程:包括预热、等离子清洗、加载、模塑、后固化、去溢料等步骤。 * 挑战:材料流动性、翘曲控制、空洞控制等。 6. **底部填充 (Flip Chip Underfill)**: * 目的:提高倒装芯片的可靠性。 * 材料:高模量、低CTE的环氧树脂。 * 流程:预烘烤、预热、分配填充剂、后固化等步骤。 * 挑战:空洞控制、材料兼容性等。 7. **打标 (Marking)**: * 目的:在封装上标记产品信息。 * 方法:激光打标、聚合物喷墨和聚合物模压。 * 流程:加载、打标、卸载等步骤。 * 挑战:面积限制、表面开裂等。 8. **二级互连 (Second Level Interconnection)**: * 目的:将封装连接到电路板。 * 方法:引脚成型和植球。 9. **引脚成型和切割 (Trim and Form)**: * 包括去胶、去纬、去框和引脚成型。 10. **植球 (Ball Attach)**: * 方法:真空植球和重力植球。 * 流程:包括基板的加载、助焊剂印刷、焊球放置、回流焊接、清洗等步骤。 11. **介质与包装 (Media and Packing)**: * 目的:保护成品零件。 * 类型:金属载体、塑料托盘和卷带。 * 包装类型:独立包装和批量包装。 总而言之,这份文档详细介绍了芯片互连的各个环节,指出了每个环节的目的、方法、流程和挑战,是理解芯片封装工艺的重要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4.1 MB | 81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