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货币化与货币大贬值-海通证券-20200524.pdf

赤字货币化与货币大贬值-海通证券-20200524.pdf
## 赤字货币化与货币大贬值 核心内容总结 这份宏观研究报告深入探讨了全球财政收支恶化、财政赤字货币化、货币超发与贬值等问题,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疫情背景下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投资策略。 **全球财政收支恶化:**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对政府财政的冲击尤为严重。各国为应对疫情,财政收入大幅下降,而支出激增,导致财政赤字飙升。以美国为例,今年前4个月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8.5%,财政支出同比上升46%,财政赤字总额已达1.1万亿美元。预计202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率将飙升至18%,直追二战时期的历史最高峰。其他发达经济体也面临类似困境。 **财政赤字货币化:** 面对巨额财政赤字,各国主要通过发行国债来融资。由于疫情期间,增加财政收入和压缩财政支出都难以实现,因此增加国债发行成为主要手段。而为了消化巨额国债,发达国家央行纷纷采取量化宽松政策,通过购买国债来为财政融资,这实际上就是财政赤字货币化。以美国为例,美联储大量购买国债,导致新增国债的绝大部分被美联储印钞购买。中国也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预算赤字、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和抗疫特别国债。 **中国财政三管齐下:** 今年前4个月,中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滑14.5%,而财政支出仅同比下滑2.7%,出现了1.15万亿的财政赤字。为应对财政压力,中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预算财政赤字增加、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和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货币创造政府背书:** 与财政赤字大幅上升相对应的是,各国政府债券净发行规模的增加。与欧美等国不同的是,中国政府债券主要由商业银行购买,但商业银行的背后有央行的背书。今年4月份,中国广义货币增速已经达到11.1%,而且政府明确表示要引导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这预示着未来广义货币增速有望继续回升。 **货币超发必然贬值:** 报告认为,在疫情冲击下,财政巨额赤字和货币超增的趋势不可避免,货币的贬值将是必然的趋势。报告将当前的财政、货币环境与二战时期进行对比,发现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美国财政赤字率和广义货币增速都接近二战时期的历史峰值。二战期间及战后,主要货币对黄金都出现了明显的贬值。 **投资策略:** 面对货币贬值的趋势,报告建议投资者从保值的角度来配置资产。相比于持有几乎没有回报的现金类资产,未来无论是持有优质的实物资产还是股票,应该会有更高的回报。实物资产可以考虑需求稳定、同时供给有约束的商品,包括黄金、部分食品农产品、原油、房地产;股票可以从涨价抗通胀、成长抗通胀和货币抗通胀三个方向来寻找优质资产。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517.05 KB | 21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