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型电力系统下风光储系统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202509.pdf

2025年新型电力系统下风光储系统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202509.pdf
这份文档是关于新型电力系统下风光储系统发展趋势的分析报告,由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和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共同发布,韩小琪于2025年9月完成。 报告指出,中国电力系统正经历“加速转型期”,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成为发展趋势。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新型储能应具备低成本电量搬运、多时长电力保供和支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新型储能需要具备灵活性,包括建设周期灵活、技术路线多样、时间搬运灵活、土地空间利用灵活以及源网荷布局灵活。 随着新能源和储能成本下降,预计“十五五”期间部分风光储系统将在部分场景下与火电平价,具备替代常规电源的条件。新能源发展经历了补贴驱动、配额驱动和市场驱动三个阶段,目前正逐步向市场驱动转型。 新能源全面市场化交易面临多种风险,包括出力不确定性带来的报量报价风险。新型储能将为新能源补齐短板,发电侧将从“强制配储”逐步转变为“主动配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将逐步完善,优化规划和运营,引导发电侧、输电网、储能合理布局投资匹配电力需求。 构网型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新型储能,将成为同步旋转机组的有效补充,并提供辅助服务功能。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持续加强,特别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协助海量分布式风光储、聚合储能的调用和结算。 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是主题。新能源和新型储能需要不断通过材料创新、效率提升、能耗降低,逐步寻找国内合适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特性并推广。长时储能的应用将逐渐显现,不同时期长时储能功能定位不同,2030年前以日内调节为主,远期将出现周、季节调节需求。氢能流与电能流协同优化,因地制宜开展输氢和输电协同并举,绿色氢基燃料可就地为本地火电供给清洁燃料,将西部可再生能源制备的氢和风光大基地的清洁电力输送到东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2.93 MB | 19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