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2022报告):案例与展望-48页.pdf

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2022报告):案例与展望-48页.pdf
本报告由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和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旨在探讨金融科技如何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回顾了2021年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动态和市场格局,并分析了金融科技在中国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案例和机遇。 报告指出,中国绿色金融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迎来重大发展机遇,金融科技在绿色资产识别、环境气候风险管理和环境数据共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更加深入和广泛,涵盖了绿色农业、企业碳账户构建、金融机构碳核算方法学等新领域。 报告跟踪研究了2020年和2021年的四个典型案例,包括嘉实基金ESG评分系统、中国华电集团碳排放管理信息系统、湖州市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湖州银行绿色信贷管理系统,发现金融科技通过共享数据、优化模型等方式提高了金融机构和相关方的工作效率,部分案例已在其他地区复制推广。 报告还研究了三个新的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案例,包括保尔森基金会与中国生态环境部合作开发的中国境外投资项目环境风险快速筛查工具(ERST)、湖州融资主体ESG评价体系和成都数字农业平台,涵盖了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小微企业ESG投融资评价和绿色农业等领域。 报告分析了当前金融科技助力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监管部门缺乏明确的规划与指引、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机制不畅、地方政府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与认证互信难度大、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不足、科技公司在部分重要技术领域尚处于发展阶段等。 报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 1. 监管部门将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纳入未来版本的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指导意见。 2. 地方政府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及数据共享平台,完善配套支持政策。 3. 金融机构提升对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发展中作用的认识,建立起绿色金融业务部门与金融科技部门联动机制。 4. 科技公司关注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的重点技术创新,深化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的应用场景。 报告展望了金融科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核算与碳资产管理、转型金融、ESG评价与投资以及绿色农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前景。
下载完整报告 | 2.61 MB | 49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