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生态友好型产品消费行为促进指南-商道纵横-202307.pdf

2023生态友好型产品消费行为促进指南-商道纵横-202307.pdf
这份报告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生态友好型产品消费行为促进指南》,旨在促进生态友好型产品的消费,推动绿色消费转型。报告主要聚焦于森林友好型产品和水域生态友好型产品,通过消费者行为调研,分析影响消费行为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促进策略建议。 **核心内容:** * **研究背景与目标:** 报告响应国家绿色消费政策,通过调研了解消费者对生态友好型产品的认知、消费意愿和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旨在为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参考,促进生态友好型产品的发展和市场潜力。 * **调研方法:** 报告采用了问卷调研、焦点小组访谈和桌面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调研了1122名18-60周岁的消费者,涵盖不同年龄、收入和城市分布。 * **关键发现:** * **消费者认知现状:** 大部分消费者对生态友好型产品认知水平较低,主要停留在“原材料生态友好”层面,对供应链、末端处理以及可持续/环保认证的感知较弱。消费者对FSC、中国森林认证(CFCC)和有机产品认证较为熟悉。 * **消费者购买行为:** 超过90%的消费者认为生态友好型产品应该“全环节公开透明和可追溯”。在购买生态友好型产品时,消费者普遍具有较高的购买意愿,76.39%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有可持续棕榈油认证的商品,88.6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购买有可持续认证的水产品。 *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消费者购买行为决策流程包括初始阶段、认知、意愿、行动和分享。从初始阶段到认知,以及从购买意愿到实际行动,都存在较大程度的衰减。提升消费者认知是促进购买的关键。 * **阻碍因素:** 消费者不购买生态友好型产品的主要障碍是**认知不足**(不了解生态友好型产品和相关可持续认证)和**产品可得性**。 * **行为动机:** 产品质量安全、有可追溯性、对环境和生物更友好、更健康是主要购买原因。附加的权益与价格优惠是激励消费的重要因素。 * **分享行为:** 91.62%的消费者表示会分享,微信朋友圈是主要分享渠道。分享的原因主要是“想要影响更多朋友加入生态友好型消费”和“产品超出期待”。 * **高潜力群体:** 报告识别了高潜力群体画像,包括年龄在31-40岁、已婚、有孩子、受教育程度为本科或以上、年收入12万以上的消费者。 * **促进策略建议:** 报告基于消费者行为驱动模型(SICAS),针对认知、意愿、行动和分享四个阶段,提出了详细的促进策略建议,包括: * **认知提升:** 强化对各品类产品生态友好、可持续概念的认知,提升对各类可持续认证的辨识力。 * **意愿强化:** 强调产品有明显的可持续认证标识,且可追溯,质量与安全有保证,更益于健康。 * **行动:** 明确生态友好型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产品选择,认同合理的价格。 * **分享:** 鼓励社群分享,营造分享环境。 * **行动指南:** 报告提供了《森林友好产品消费者指南》,向公众传播森林友好消费理念,鼓励做出绿色、可持续的消费选择。指南强调了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展示了日常生活中与森林相关的产品,并给出了行为策略。 * **总结:** 报告强调提升公众对生态友好产品的认知,并提高从购买意愿到实际行动的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2.61 MB | 24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