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开通对城市三重产业集聚...市平衡面板的准自然实验分析_夏帅.pdf

本文研究了高铁开通对城市三重产业集聚的影响,即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研究基于2004-2019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将高铁开通视作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结论:**
1. **高铁开通的总体效应:** 高铁开通显著促进了城市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证实了命题1-3。
2. **时滞效应:** 高铁开通对城市三重产业集聚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总体上呈现出倒U型特征。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的时滞效应更强。
3. **区域异质性:**
* 高铁开通对东部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无显著影响。
* 高铁开通对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城市群的三重产业集聚均不存在显著影响。
* 高铁开通对中西部城市的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均有显著促进作用。
* 高铁开通对非中心城市的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促进作用显著高于中心城市。
**研究方法:**
1. **理论模型:** 构建了多区域空间经济模型与垂直关联模型,阐明高铁开通对三重产业集聚的作用机理。
2. **实证方法:** 将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3. **稳健性检验:** 通过替换核心被解释变量、考虑遗漏解释变量、滞后核心解释变量、以及组群-时期加权估计量(CS)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4. **异质性分析:** 按照地理位置(东部与中西部)和城市等级(中心城市与非中心城市)进行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考察高铁开通的影响。
**政策建议:**
1. 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高铁的战略性地位,并因地制宜推进高铁建设事业,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抓住高铁开通带来的战略机遇。中西部和非中心城市应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 地方政府应当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发挥高铁的要素配置效应,完善与高铁开通相适应的配套措施,增强人才吸引力,并警惕高素质人才过度集中问题。
3. 铁路规划部门在进行高铁规划时,应当注重统筹安排与合理布局,发挥高铁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收敛效应。应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关报告
-
374.14 KB 21页 2024年数据资源入表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基于行业分布和上市公司现状的分析.pdf
-
4.39 MB 65页 低碳交通对城市健康的影响:更好政策的证据.pdf
-
5.46 MB 32页 中国汽车产业崛起对物流地产市场的影响-物联云仓&数字研究院-2024.2-32页.pdf
-
1.33 MB 17页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上市公司盈利的影响分析-中银证券-20230929.pdf
-
3.73 MB 45页 2023中国重新开放对全球旅游业的影响分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304.pdf
-
3.32 MB 43页 2023中国重新开放对全球旅游业的影响分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302.pdf
-
1.09 MB 17页 “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的影响分析[17页].pdf
-
1.83 MB 22页 肺炎疫情对节后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22页].pdf
-
1.85 MB 22页 肺炎疫情对节后我国债券外汇市场的影响分析[22页].pdf
-
9.03 MB 43页 2020年中国新一线城市对比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02.pdf
-
1.52 MB 26页 疫情对市场及盈利的影响分析-中金-20200202.pdf
-
5.78 MB 45页 2025年抗衰老产业报告:政策、市场与技术的融合-毕马威-202504.pdf
-
14.16 MB 37页 世界经济论坛《自然向好的城市:推进转型——旧金山2025》.pdf
-
13.29 MB 124页 塑造未来的城市报告.pdf
-
6.67 MB 54页 美国研究报告:2025数据中心市场 平衡前所未有的机会与战略风险.pdf
-
5.16 MB 123页 银行业战略对标洞察报告:同业对标及最新市场趋势分析-KPMG.pdf
-
5.17 MB 90页 智慧的城市在中国-89页.pdf
-
3.26 MB 54页 艾伯特基金会:社会城市中的“智慧城市”.pdf
-
893.99 KB 45页 2024数字化对数字贸易的经济影响研究报告:来自亚太经济体的实证分析.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