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气候适应投融资机遇报告.pdf

2025年中国气候适应投融资机遇报告.pdf
本报告由湖州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布,旨在探讨中国气候适应投融资机遇。报告首先阐述了气候风险与适应、中国气候风险地图、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体系以及动员适应投融资的机遇与挑战,明确了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报告的核心内容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1. **绿色金融对气候适应活动的支持现状**: * 评估气候物理风险是识别适应活动的基础。 * 国际层面,适应气候变化活动的范围与分类逐步明确。 * 绿色金融支持的部分活动具备适应效益,但整体缺乏适应视角。 2. **适应重点行业的资金需求、市场前景与投资优先级**: * 测算了不同行业的适应资金需求,强调了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的突出需求。 * 分析了中国适应投融资的重点区域,并根据市场容量和政策支持力度,将区域划分为重点推进、市场驱动、公共支撑和积极准备四类。 3. **综合评估气候适应活动的效益**: * 强调了科学、准确地评估气候适应活动综合效益的重要性,提出了采用“三重红利”模型(避免损失、诱发经济效益、社会与环境共益)进行效益评估。 * 针对不同类型的适应活动,提出了相应的融资模式。 4. **气候适应创新融资模式**: * 通过北京大兴海绵机场、青岛银行蓝色金融项目、君创国际融资租赁、国际金融公司(IFC)气象指数保险创新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巨灾债券、马鞍山农商行绿色贷款、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厂扩建项目、江苏银行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墨西哥韧性住房项目等九个案例,分析了实际的气候风险与挑战、可行的解决方案、投融资模式与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方式。 5. **政策建议**: * **对政策制定者**: * 强化顶层设计与行业对接,制定行业层面的适应行动指南。 * 加强跨部门协同与数据共享,建立气候适应协调机制。 * 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 * **对金融主管与监管部门**: * 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扩展支持范围。 * 强化气候物理风险识别与信息披露,提升机构风险管理能力。 * 构建多元化的风险保障机制,推动保险业参与。 * **对金融机构**: * 将气候物理风险纳入投融资全流程。 * 因地制宜推进金融创新。 * 加强产品创新与成效披露。 6. **中国适应投融资的重点区域与优先行业**: * 分析了中国适应投融资的重点区域与优先行业。 * 报告也特别强调了气候保险作为重要金融工具的作用,指出其在资金供给和风险分担方面的关键作用。 总而言之,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气候适应投融资的现状、挑战、机遇和未来发展方向,并从政策、金融机构等不同层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8.38 MB | 80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