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站使用与青少年抑郁_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链式中介作用_丁倩.pdf

社交网站使用与青少年抑郁_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链式中介作用_丁倩.pdf
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社会比较、自我概念清晰性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研究以70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社会比较倾向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进行团体施测。 研究结果显示: 1. 社交网站使用、社会比较和抑郁两两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社交网站使用、社会比较和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 2. 链式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社交网站使用不直接影响抑郁,但存在三条间接路径: * 社会网站使用通过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抑郁; * 社会网站使用通过社会比较的单独中介效应影响抑郁; * 社会网站使用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单独中介效应影响抑郁。 结论: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在社交网站使用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研究表明,青少年社交网站的使用与他们的自我、社会性和情绪适应密切相关。虽然社交网站的使用可能带来积极的影响,例如满足自我展示需求、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等,但其消极影响,例如自我概念不清晰、抑郁症状也值得关注。 链式中介效应表明,社交网站使用并不是直接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原因,而是通过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这两个中介变量间接影响抑郁。这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致,例如,Facebook的使用本身并不一定导致抑郁,而是在Facebook上体验到较少积极经历和较多消极经历的个体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可能在抑郁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抑郁的社会等级理论强调比较和竞争。在社交网站上,个体容易受到他人积极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社会比较,获得“不如人”的消极体验,导致抑郁。 * 自我概念清晰性,即个体对自己了解的清晰程度。研究发现,青少年在社交网站上高频率地浏览他人的信息,更容易诱发社会比较,降低自我概念清晰性,从而导致抑郁。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 1. 研究的因果关系推论受到限制,未来需要通过追踪研究和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2. 社交网站使用存在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以及社会比较的方向性,这些可以进一步细化研究。 3. 研究需要更深入地探讨青少年在社交网站上的各种复杂体验及其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1013.81 KB | 5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