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四国金融科技考察报告-北大-202002.pdf

亚洲四国金融科技考察报告-北大-202002.pdf
亚洲四国金融科技考察报告总结 这份报告基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对亚洲四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孟加拉国)金融科技行业的考察,探讨了这些国家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监管经验以及国际合作的启示。 **1. 总体印象与主要结论** 亚洲四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差异大,中国相对领先。发展中国家金融科技起步晚、业务模式初步,但增长潜力巨大。主要特点是正规金融服务不足,金融科技填补市场空白;业务模式依赖于落后基础设施;竞争激烈,多国公司博弈;监管包容适度,促进创新;中国金融科技在技术和业务模式上暂时领先。报告认为,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应积极创新,保持领先地位,并审慎参与国际合作,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政府应支持金融科技创新,坚持双向开放,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并大力改善金融基础设施。 **2. 亚洲四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特征** * **市场广阔:**正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金融科技公司填补市场空白,重点在于普惠金融。 * **业务模式:**基础设施落后是常态,业务模式相对初步,但变化迅速。 * **竞争激烈:**本土企业、跨国公司并存,竞争激烈,但没有哪家公司占据绝对优势。 * **监管态度:**包容适度,并支持创新,如新加坡和泰国都设有监管沙盒。 **3. 各国监管经验** * **新加坡:**MAS通过六个月研讨,制定发展规划,定义金融科技企业,关注顾客服务和成本优势,并关注发展和应用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与消费者相关的支付基础设施,构建MyInfo 公开数据平台, 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应用。监管沙盒注重甄别创新,评估技术影响,并采取更有效率的监管方式。 * **泰国:**多部门联动,实施“国家电子支付总体规划”,推广Promptpay支付系统等,并利用监管沙盒支持创新。泰国央行推行功能监管, 只要从事支付业务,就遵守一样的支付监管规则。 * **共同经验:**研判金融创新,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有助于金融科技健康发展的基础设施;利用监管沙盒支持金融创新;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型;金融行业须严格准入。 **4. 金融科技国际合作** 中国金融科技的国际合作,已在东南亚取得成效,特别是第三方支付。成功的关键在于各国共同需求、中国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合作意愿,以及政府的合理支持。政府应淡化政治因素,鼓励市场化合作,并完善监管。 **5. 金融科技企业案例** * **ECP(蚂蚁金服):**服务于阿里集团的国际电商平台,以支付网关身份处理线上交易。 * **TrueMoney:**泰国版“支付宝”,主要提供线上线下支付、储值、转账等服务。 * **Paytm:**印度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提供支付、转账、投资和财富管理等服务,覆盖线上线下。 * **bKash:**孟加拉国的移动金融支付公司,通过手机提供汇款、支付等服务,安全、便捷,由中央银行监管。 **6. 新加坡和泰国监管部门印象** * **新加坡:**金融科技监管战略制定的背景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保持领先优势。监管思路包括定义金融科技,关注客户服务和成本优势,关注金融科技革新,发展数字技术。 * **泰国:**泰国央行实施国家电子支付总体规划,并引入监管沙盒。 **7. 新加坡金融监管理念和操作的特殊性** * **功能/行为监管优于机构监管:** 监管重心在于金融活动的功能和行为,而非机构类型。 * **争议问题政策制定——公共咨询:** 通过征询公众意见来制定政策,实现更合理、透明、被大众接受。 **8. 其他监管问题** * **人口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新加坡金融业规模与人口规模关系不大。 * **金融科技的严监管:**新加坡实施行为/功能监管,鼓励企业创新,企业可信度增加,监管增强。 * **新加坡功能监管与产业结构高度契合**。 * **技术中性原则、RegTech与SupTech**。 * **监管需要整合视角:**数据安全和数据政策需要统一。 * **监管部门人力资源构成:** 涉及央行、金融监管、金融发展等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893.76 KB | 46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