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的深圳产业转移图景-星河产城研究院-202012.pdf

最全面的深圳产业转移图景-星河产城研究院-202012.pdf
这份文档是关于2021年深圳产业转移趋势研究报告(大湾区)的总结。报告首先介绍了产业转移的宏观背景和深圳产业转移的三个主要时期:产业结构升级时期(1995-1998年)、高新产业发展时期(2005-2008年)和创新产业发展时期(2015年至今)。报告指出,深圳产业转移主要源于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土地严重不足和营商环境变化三大因素。 报告分析了深圳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在用地成本、人工成本、用水用电成本、交通连接、产业分布和招商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并得出结论:汕尾和肇庆在生产要素成本上具有优势。报告同时指出,深圳、东莞、惠州与深圳的交通联系最为紧密,而深圳的产业结构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五金家电等为主,同时各具特色。 报告还对大湾区的招商政策进行了对比,主要聚焦于总部企业、重大项目和产业用地三个方面。其中,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中山、江门、惠州等城市都出台了总部经济政策,且政策在不断更新。深圳在认定标准方面灵活多样,且落户奖励不设上限,但工业产值要求较高。 报告分析了深圳企业外迁的特征,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设备制造等行业。深圳企业外迁主要来自宝安、龙岗、南山、光明等制造业大区,外迁的首选城市是东莞和惠州。 报告选取了华为作为典型企业,分析了其在东莞的产业布局,以及东莞的松山湖、凤岗天安数码城、京东智谷、中集智谷、松山湖天安云谷等典型产业园区。报告指出,深圳企业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呈现出加速、延伸、双向、飞地和梯度转移五大趋势。其中,东莞、惠州的企业转移以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受益于深圳带来的产业溢出效应。 报告最后总结,深圳企业转移呈现出明显的趋势:综合生产要素成本、交通距离便利、产业发展基础、政府招商政策等四个方面,同时指出深圳企业占比平均值达到58%,产业以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为主,以及各园区对深圳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招商侧重。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5.73 MB | 78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