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2019)-能源研究所-201912.pdf

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2019)-能源研究所-201912.pdf
这份报告《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探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核心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背景与目标:** 报告由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完成,旨在探讨光伏发电在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报告展望了光伏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未来,并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美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思路。 **技术发展:** * **光伏电池效率提升:** PERC电池效率持续提升,N型TOPCon、异质结、IBC等电池技术成为发展方向,预计到2030年,高效单结硅电池和双结叠层电池(钙钛矿/硅叠层电池)将共同发展。 * **光伏组件降本增效:** 组件技术优化、组件效率提升以及高效叠层组件的应用,将推动光伏组件成本持续降低。 **成本分析:** * **成本持续下降:** 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将持续下降,组件成本下降是主要驱动力。预计到2035年和2050年,新增光伏发电成本将大幅下降,分别降低约50%和70%。 * **经济性优势:** 考虑系统成本后,光伏发电在所有发电技术中仍具经济性优势,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发电技术之一。 **发展路径:** * **“十四五”规划期(2020-2025):** 光伏规模快速增长,分布式光伏成为主要模式。 * **2025至2035年:** 光伏新增装机量持续增长,成为主要电源类型,占比大幅提升。 * **到2050年:** 光伏成为中国第一大电源,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59%,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9%。 **支撑技术:** * **储能技术:** 化学储能(锂电池)是日内调节的主要支撑,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抽水蓄能、氢能等其他储能技术发挥重要作用。 * **电力市场与调度机制:** 通过电力市场建设和调度机制,提高系统灵活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接入。 * **需求侧响应:** 需求侧响应、电动汽车有序充电、以及电力与冷热气氢系统的协同控制,都将成为灵活性资源。 **应用模式:** * **分布式光伏+储能:** 改变家庭、商业等用能模式。 * **光储聚合、共享:** 促进社区和用户之间的电力交易。 * **虚拟电厂:** 提高电网效率和收益。 * **分布式多能互补和微电网:** 推动电力模式从集中向分布式自治发展。 * **智慧化调度和生态友好性:** 结合联合调度技术,实现水光互补、风光互补,并促进生态修复。 **社会经济效益:** * **环境效益:** 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 **经济效益:** 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就业,预计到2050年光伏产业总投资可达1万亿元,增加值1.89万亿元,创造就业500万人。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2.27 MB | 16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