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级双碳指数报告(2022-2024).pdf

这份报告是《中国省级双碳指数 2022-2024》,对中国 3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双碳进展进行评估,并分析了重点区域和省份的行动路径。
**核心发现:**
* **全国双碳行动展现韧性:** 在疫情和地缘政治复杂形势下,中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展现出强大韧性。2023-2024年度评价结果先抑后扬,表明在多重压力下,中国积极引导各省市全面绿色转型。
* **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但挑战犹存:** 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迅速,但生态环境影响、土地利用、以及电网消纳压力需要关注。
* **东部产业蓬勃发展,绿色制造需加强:** 东部地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绿色制造有待向上游延伸,需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低碳化深度融合。
* **能源基地省份面临排放压力:** 能源基地省份外送电力碳排放责任需共担,需探索跨省能源输送的碳排放责任共担机制。
* **区域协同发展差异大,政策需加强:** 各区域在双碳发展方面呈现不同侧重,政策联动机制有待强化,尤其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需加强区域协同。
**重点关注:**
* **碳排放:** “气候雄心”指数较上期持平,“低碳状态”指数上升,“排放趋势”指数上升。
*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风光发电装机量突破。
* **行业发展:** 东部“新三样”产业发展迅猛,但绿色制造有待提高。
* **能源结构:** 能源基地省份外送电源排放压力大,需责任共担。
**主要发现:**
1. **双碳行动展现韧性:** 复杂形势下,中国双碳工作稳步推进,展现大国担当。
2. **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 但生态环境影响、消纳压力需重视。
3. **东部产业蓬勃发展:** 但绿色制造有待提高。
4. **能源基地省份面临排放压力:** 外送电源排放需责任共担。
5. **区域协同发展差异大:** 政策联动有待强化。
**热点省份分析:**
* **北京:** 气候雄心强,经济发展好,但可再生能源占比低,碳排放下降空间大。
* **碳排放趋势:** 多数省份碳排放趋势检验呈现达峰状态,但下降趋势不明显。
**对省市的建议:**
* **总体:** 细化达峰路径,构建差异化行动方案,加强省级双碳工作约束激励机制。
* **能源:** 完善能源体系,构建多层次、多形态的新能源供应体系。
* **产业:** 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低碳化深度融合。
* **市场机制:** 调动市场力量,促进企业承担减排主体责任。
**对重点区域的建议:**
* **京津冀:** 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协同。
* **长三角:** 加强区域政策协同机制建设,发挥区域协同优势。
* **粤港澳:** 推动粤港澳区域绿色低碳发展与转型深化合作。
**对北京的建议:**
* **加强:** 北京作为首都,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制定更积极的政策。
* **能源:** 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绿电比例。
* **创新:** 完善碳交易机制,做好碳排放披露。
相关报告
-
8.24 MB 302页 中国展览指数报告2023-北辰会展研究院-2024-302页.pdf
-
15.72 MB 99页 双碳纪元:产业机遇与挑战—中国双碳行业发展白皮书-沙利文-2024.8-99页.pdf
-
2.03 MB 40页 2024年度中国品牌实力指数排行榜报告(1).pdf
-
1.86 MB 13页 中国双碳新能源行业资本市场趋势2023年度报告-浦发硅谷银行-202405.pdf
-
7.33 MB 127页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4-百人会低碳院-202404.pdf
-
21.87 MB 95页 2024中国虚拟数字人影响力指数报告-中国传媒大学-202403.pdf
-
5.36 MB 92页 中国宠物行业发展指数报告2023-新华社-202402.pdf
-
1.76 MB 35页 2022-2023大型零售企业发展指数+经营指标报告-中国百货商业协会-202308.pdf
-
5.64 MB 96页 中国双碳投资地图2022-兴业证券&联合国开发计划署.pdf
-
3.3 MB 29页 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暨双碳领导力榜(2022)-中创碳投-202209.pdf
-
15.83 MB 47页 中国攀岩行业发展报告(2024)-数说故事-202507.pdf
-
14.73 MB 121页 2024年物联网创新发展太湖指数报告.pdf
-
17.39 MB 41页 2024中国智算产业全景调研:技术重构与演进报告-与非网-202506.pdf
-
15.44 MB 24页 中国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报告(2024)-同济大学-202505.pdf
-
10.78 MB 44页 全球国家发展动力指数报告(202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