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中国&灵动未来-股权激励市场实践研究报告-2022-57页.pdf

红杉中国&灵动未来-股权激励市场实践研究报告-2022-57页.pdf
这份报告深入研究了2022年中国科技、大健康和消费品三大行业的股权激励实践,旨在为企业提供参考。 **科技行业** * **激励工具:** 初创阶段常用行权价期权,也开始引入极低行权价期权和无对价限制性股票。上市前和上市后,0对价限制性股票的使用占比逐渐增加。 * **授予时点:** 互联网企业一般在首次融资前或IPO前,SaaS企业略晚。 * **授予量:** 境外企业初始授予量相对较低,境内企业则较高。 * **授予价格:** 境外企业多用极低行权价,境内企业则依据融资估值。 * **上市前:** 随着IPO临近,激励对象覆盖率、授予总量和行权价与股价挂钩的比例均有所提高。 * **上市后:** 0对价限制性股票成为主流,年度授予量和营业收入占比有所提高。 **大健康行业** * **初创阶段:** 常规行权价期权使用率高,引入0对价限制性股票。 * **授予时点:** 医药研发公司、医疗器械公司和互联网医疗公司分别在首次融资后、IPO前和IPO前进行首次授予。 * **授予量:** 首次授予量随IPO临近而升高。 * **授予价格:** 多依据融资估值,个人创立的公司与VC发起情况定价差异明显。 * **上市前:** 0对价限制性股票使用率增加,医药研发企业和医疗器械企业在市值达到一定规模时才引入。 * **上市后:** 多采用常规行权价期权结合0对价限制性股票的组合。 **消费品行业** * **激励工具:** 常规行权价期权在初始和上市前阶段占比高,也存在境外重组前使用出资入股的情况。 * **授予时点:** 通常在IPO前3年左右开始。 * **授予量:** 首次授予量相对稳定。 * **授予价格:** 主要参照普通股价格或融资估值。 * **上市前:** 0对价限制性股票使用率增加。 * **上市后:** 期权使用占比降低,0对价限制性股票占比增加。 **关键时点与生效安排:** * **科技行业:** 首次授予时点通常在首次融资或IPO前几年。 * **大健康行业:** 首次授予时点通常在首次融资后或IPO前。 * **消费品行业:** 首次授予时点相对靠前,重品牌和重门店的业务模式有所不同。 * **生效安排:** 锁定期和归属期以1年和4年最为常见,上市后生效安排更加多元。 **上市前激励总量:** * 科技行业上市前激励授予总量中位值为12.2%。 * 大健康行业上市前激励授予总量中位值为9.6%。 * 消费品行业上市前激励授予总量中位值为5.0%,2019年至今完成IPO的公司有所提高。 **其他关键发现:** * 激励对象覆盖率因行业和公司发展阶段而异。 * 授予价格在上市前后有差异,多数情况遵循一定折扣。 * 境外企业的实践提供了更丰富的参考。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768.73 KB | 57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