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民史.第6卷.清、民國時期.pdf

中國移民史.第6卷.清、民國時期.pdf
清代移民研究的核心议题是探讨人口大规模迁移的模式,考察移民与区域经济、社会、宗族关系。研究视角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流动。 全书共分十五章,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清代及民国时期移民的地域分布与特征:** 包括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的人口迁移,以及广东、广西、江西、安徽等省份的移民情况。 * **移民与社会的关系:** 探讨了清代移民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包括与土著民族的冲突与融合。 * **移民的经济活动:** 重点分析了不同区域移民的生产方式,例如农业垦殖、手工业等,以及这些活动对经济的影响。 * **宗族与土地的关系:** 研究了客家人的宗族在移民地区的形成,以及他们在土地所有权制度中的地位。 * **城市化移民:** 探讨城市化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以及城市化移民的来源和特征。 * **海外移民:** 主要关注1840年到1925年间的海外华工,分析了他们的来源、迁入地、流向,以及“苦力贸易”的形成。 * **少数民族迁移:** 讨论了清代少数民族的人口迁移,例如土尔扈特蒙古的回归、陕甘回民起义后的回民迁移。 研究指出,人口迁移是清代及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地影响了各地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移民在新的地域进行垦殖和劳作,与当地社会发生碰撞与融合,呈现出复杂而多样化的社会景象。在对各区域的个案研究中,本书详细分析了不同移民群体的特征、迁移原因和影响。例如,东北地区以垦荒为主要特征;而西南地区,则更多地涉及了土著与移民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总的来说,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清代至民国年间的移民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理解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下载完整报告 | 12.47 MB | 676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