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贫学-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202102.pdf

中国减贫学-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202102.pdf
这份文档是关于“中国减贫学”的学术报告,探讨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减贫理论与实践。报告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1. **中国减贫学的形成脉络**: * **实践基础**:中国通过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了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 **历史背景**:中国减贫是在近代百年积贫积弱的历史背景下,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不断吸收国际减贫经验,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学。 * **理论形成**:中国减贫学以精准扶贫为核心,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并形成了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的思想基础。 2. **中国减贫学的实践操作**: * **识别贫困者**:通过建档立卡等机制,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建立“鱼鳞册”管理系统。 * **谁来扶贫**:充分调动各级行政人员参与,形成强大的执行者队伍。 * **如何帮扶**:采取“滴灌”式扶贫资源配置,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方案。 * **如何退出**:建立融合自评与他评的“质检仪”,确保脱贫质量。 3. **中国减贫学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 **减贫与发展互益关系**:通过“最优分配”,促进发展,从而带动减贫。 * **五大主体互动逻辑**:围绕政府、市场、社会、减贫一线带头人、贫困人口五大主体,构建精准扶贫的运行逻辑。 * **两个基本价值遵循**: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扶贫济困思想,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情怀”。 4. **中国减贫学的世界意义**: * 中国减贫学在“坚强领导”、“细绘蓝图”、“发展导向”、“数字管理”、“分级实施”等“5D要素”指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 报告指出,中国减贫学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参考,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报告还展示了中国通过“援助式”和“发展式”两种方案,积极为发展中国家减贫提供帮助。 文档最后附录了基层素材,并介绍了相关名词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完整报告 | 1.16 MB | 68页
阅读和下载会消耗积分;登录、注册、邀请好友、上传报告可获取积分。
成为VIP会员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报告